科研进展

综合风险防范团队

所在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综合风险防范团队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旱涝急转现象时空演变
发布时间:2022-03-01     浏览量: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复合灾害事件的危险性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水资源再分配,会进一步造成全球干旱和洪涝事件的时空格局变化。连续性的复合事件(两种灾害接连发生)造成的影响往往比单一灾害的影响更为严重。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急转的变化规律,是开展区域水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重要前提,对防灾减灾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乔宇同学等利用全国609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SPEI指数,识别了中国的旱涝急转(旱转涝和涝转旱)事件,开展了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的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Mann-Kendall检验分析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旱涝急转的变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旱转涝事件和涝转旱事件始终保持同频变化,但又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旱转涝事件高发区呈现出由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向整个东部季风区扩张的格局,而涝转旱事件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东南部及其以南的东部季风区,且频率低于旱转涝事件。在季节尺度上,旱转涝事件多发于冬春季节,且冬季多发于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春季多发于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和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的南部。对旱涝急转进行分区域单站发生频率分析可知,自1980s起以年代际分析,旱转涝和涝转旱事件平均发生频率最高的站点基本呈同频变化,由华南湿润热带地区逐步发展到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除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外,其他区域在近十年 (2010-2019)都出现了旱转涝和涝转旱事件的单站最大值。由Mann-Kendall检验结果来看,突变最早于2000年前后发生在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而后在余下的六个自然区陆续发生。近十年的旱涝急转事件频率的突变发生在内蒙草原地区、青藏高原、西北荒漠地区等以往旱涝急转的低频区域,这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原等生态脆弱区的资源持续利用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也可为中国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础。

图1. 旱涝急转事件的识别示意图


图2. 不同年代 DWAA 频次的空间分布。(a)1980s,D-W事件;(b)1980s,W-D事件;(c)1990s,D-W事件;(d)1990s,W-D事件;(e)2000s,D-W事件;(f)2000s,W-D事件;(g)2010s,D-W事件;(h)2010s,W-D事件

相关成果于2022年3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杂志上发表,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802)、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P0820003)共同资助。

引用:

Qiao, Y., Xu, W., Meng, C., Liao, X., & Qin, L. (2022). Increasingly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events in a warmer world: Observed evidence from China during 1980–20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1–12. https:// doi.org/10.1002/joc.7598

(供稿者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