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姜璐博士后出版《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8     浏览量:


近日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姜璐编写的《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以青海省为例》一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海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国家和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家庭能源活动是地理学区域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亦是能源地理和能源转型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家庭作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方,面向家庭尺度的精准能源政策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调控工具。

既有研究表明,家庭能源消费受收入水平、建筑特性、家庭属性、气候环境以及地方文化等多因素差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多时空条件下家庭能源消费调查,系统揭示区域家庭用能的组成结构和基本模式,探究家庭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发掘家庭节能的潜力与主要障碍,提升关于家庭能源消费情景的高精度阐释,并为走向区域可持续能源转型决策提供依据。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系统脆弱区和典型的文化多样区,因此,立足青藏高原开展人地关系分析对于促进本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地域意义、科学及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青海高原为案例,以家庭能源活动为主要对象,通过开展农区、牧区、农牧区农牧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入户调查,建立区域和家庭尺度的家庭能源消费基础数据库,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空间特征、多维效应及优化策略研究,认识青海高原家庭能源活动和能源贫困(Energy poverty)。

章节简介

本书包含9章,书籍主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文献综述和数据采集说明、分析与评估以及优化建议。从家庭尺度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消费结构的研究空白和优化策略。



本研究发现:

1家庭收入、人口规模、能源可得性及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家庭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资源禀赋则决定了家庭能源结构的基本特征,农区、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空间差异,交通用能已经成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并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

2青海的能源贫困表现为现代能源短缺而非能源可得性,由于现在能源供给不足,仍有超过50%的人口处于能源贫困,为实现家庭向现代能源转型,应提高现代能源在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调整以收入贫困人群为主要对象的能源政策。

3相较于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能源消费种类更丰富,消费量更多。在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转向多种能源组合,煤炭的消费比重增加,在能源用途上,平均每户家庭比农区和农牧交错区需要消费更多的能源满足取暖、炊事和交通的用能需求;在农区,尽管电力是家庭认为最重要的能源,但电力使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4%;在农牧交错区,受农业政策和牧业政策的双重影响,家庭能源消费转向以煤炭为主的多种能源组合结构,本区域兼具不同文化,环境意识差异导致家庭能源消费存在差别;

4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生态效应具有复合特征。牧区的甲烷(CH4)排放最大,增温效应明显。二氧化硫(SO2)是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悬浮颗粒物(TSP)是牧区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最主要污染物。

出版信息

书名: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作者:姜璐

出版时间:202203

出版单位: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姜璐,青海师范大学地理学教授(资格),博士生导师,青海省“昆仑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兼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荣誉研究助理、高科院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办公主任。在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等科研项目9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6次。